第二十天「穆斯林在台灣」

近年來,台灣的政府及社會趨向於打造一個對穆斯林友善的環境,桃園機場、高速公路休息站、一些醫院及火車站等,都設有穆斯林禱告室。許多大學招收外籍留學生,有穆斯林背景的學生來自東南亞、南亞及非洲國家,因此學校為穆斯林學生設有禱告室。台北市政府過去三年都主動為穆斯林舉辦開齋節慶祝活動。

為了讓在台穆斯林,包括穆斯林旅客,能安心吃飯,觀光局鼓勵業者申請「清真認證」。穆斯林對飲食的要求十分嚴謹,除了禁吃豬肉,宰殺牲畜時也有一定的程序。他們在購買食物時,幾乎都只選擇有清真認證的食品(產品製作及運輸方式都要嚴守古蘭經的規定)。

台灣人和穆斯林通婚的大有人在,隨著伊斯蘭信仰對婚姻的要求,有些人婚後改信了伊斯蘭。

台灣目前有十間清真寺,分布於台北(2間)、龍潭、大園、台中、台南、高雄、東港、花蓮及蘇澳。其中東港清真寺是由印度尼西亞的漁工外勞集資興建的。

印尼輸出大批穆斯林勞工,他們分佈在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香港、澳門、台灣及韓國。在此轉載一篇《本地在家穆宣的契機》,盼能幫助亞洲的基督徒雇主們站在永恆的角度去看待這些印尼勞工。至於北美的基督徒也可以從這篇文章裡得到啟示,看一看周遭有哪些穆斯林鄰舍,需要我們去關懷。


 

 

閱讀:《本地在家穆宣的契機》

 

第二十天「穆斯林在台灣」

Leave a Reply